五一假期将至,气温逐渐升高,外出游玩、戏水的机会增多。但请同学们务必警惕,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一瞬间!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,这份预防溺水安全指南一定要认真学习,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。



01·溺水的危害与现状
溺水是造成意外死亡的“头号杀手”,尤其在夏季和青少年群体中高发 。据统计,全球每年约有数十万人因溺水失去生命,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比极高。溺水不仅会导致呼吸、心跳骤停,引发缺氧性脑损伤,即便及时获救,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,给家庭带来巨大伤痛。



02·危险水域与溺水高发场景
1. 危险水域类型
河流、湖泊:水流速度、水深变化复杂,暗藏漩涡、暗流,水下情况不明,可能有尖锐石头、水草等,易缠住身体导致溺水。
水库、池塘:水体深且水温低,岸边湿滑,易失足跌入,且周边救援设施少,救援难度大。
海边:存在涨潮、离岸流等情况,看似平静的海面下,暗藏强大水流,瞬间就能将人卷走。
2. 溺水高发场景
独自或结伴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、戏水。
在水中打闹、逞强跳水,超出自身能力范围。
盲目下水施救,不仅救不了人,反而让自己陷入危险。

03·预防溺水的关键措施
1.牢记“六不”“两会”原则
不私自下水游泳。
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。
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。
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。
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。
不盲目下水施救。
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、劝阻并报告。
会基本的自护、自救方法。◦
2.游泳安全准备
选择正规游泳馆,确认场馆具备合格的救生员和安全设施。
游泳前做好热身运动,活动关节、拉伸肌肉,避免在水中抽筋。
了解自身身体状况,身体不适、疲劳、酒后等情况下不游泳。



04·溺水时的自救与施救方法
1. 自救方法
保持冷静,不要慌张挣扎,避免因慌乱消耗体力,导致身体下沉。
若周围无人,放松肢体,头部后仰,使口鼻露出水面,采用“水母漂”等漂浮姿势,保存体力等待救援。
如遇抽筋,保持镇定,针对不同部位采取相应的缓解方法,例如小腿抽筋,可伸直腿部,用力勾脚背,缓解抽筋后慢慢游向岸边。
2. 施救方法
智慧救援:不提倡手拉手盲目施救,应第一时间呼救,拨打110、120等急救电话。
工具救援:利用竹竿、绳子、救生圈、长木板等工具,将其伸向溺水者,让对方抓住后拉上岸。
科学急救:将溺水者救上岸后,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泥沙、水草等异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;若溺水者呼吸、心跳停止,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,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。



快乐过五一
安全不放假